第537章 封赏功臣(下)_大唐第一臣
笔趣阁 > 大唐第一臣 > 第537章 封赏功臣(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37章 封赏功臣(下)

  …

  四人拜相,当即以高君雅为首,一同上前谢恩领旨。

  随后高冲继续宣读,只看一眼,便是神色一顿,高冲深吸口气,稍微平复一下,昂首挺胸。

  “大理寺卿、渤海郡公高冲,可兵部尚书,进爵燕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

  太子左庶子、上党县公长孙无忌,可吏部尚书,进爵齐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

  太子左庶子、建平县男杜如晦,可民部尚书,进爵莱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

  太子左卫率、鄯阳县侯尉迟恭,可右武侯大将军,进爵吴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

  太子左卫副率、全椒县子侯君集,可右卫大将军,进爵潞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

  以上五人并中书令、邢国公房玄龄,共计六人,功评第一等,赐丹书铁券,可特恕一死”。

  众人听闻顿时面露羡慕之色,并非是羡慕丹书铁券,特恕一死。

  因为明眼人都知道,所谓特恕一死无非只是一个名头罢了,当君主一心要你死的时候便是不得不死,刘文静便是最好的例子。

  刘文静作为开国元勋,大唐立国后,李渊也赐予丹书铁券,同样特恕一死,但是最终依旧是难逃一死。

  令人羡慕的不是丹书铁券,而是功评第一等,这便是最大的荣誉,也是具有实质性的作用,直白一点来说,这种“功评第一”的荣誉将记录在册,作为有司考评官员的重要依据。

  这正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东宫左右春坊的主官,两个左庶子,长孙无忌和杜如晦分别执掌吏部和民部;两个右庶子,高士廉和房玄龄,分别执掌门下省和中书省。

  另外心腹高冲执掌兵部,统筹军事;侯君集执掌右武侯,负责京师禁卫军。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并没有结束,没有念到名字的人继续翘首以盼,各自心里盘算着得与失。

  在宣读完功评第一的内容后,高冲便是退后一步,示意陈叔达上前。

  陈叔达颔首一笑,上前恭敬的接过诏书。

  左首上座的高君雅见状嘴角微微上扬,表示非常满意。

  其实高冲的喉咙并没有嘶哑,依旧是洪亮清朗,但是这种露脸的事高冲肯定不能一人专美,更何况陈高两家情谊深厚。

  陈叔达儒雅随和,须发虽是微白,然面容俊伟,仪态翩然,番邦使节见状同样心生仰慕,这并非虚言,君子气度虽是无形,但是真实存在。

  面对万众瞩目,陈叔达微微颔首示意,礼官会意,配合肃静,随即双手展开诏书,便是从容不迫,继续宣读。

  “太子左司御率、翼国公秦琼,可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太子右卫率、宿国公程知节,可右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太子右内副率张公谨,可左武侯将军,进爵定远郡公,食实封七百户。

  东宫左虞侯段志玄,可左骁卫大将军,进爵樊国公,食实封一千户。

  中书舍人颜师古,可中书侍郎,进爵琅琊县男,食实封二百户。

  中书舍人刘林甫,可中书侍郎,进爵乐平县男,食实封二百户。

  太子右内副率李客师,可左领军将军,进爵三原县侯,食实封三百户。

  太子右监门率长孙安业,可右监门将军,进爵宜阳县侯,食实封三百户。

  ……”。

  陈叔达一字一句,一直宣读,到最后也不得加快语速,实在是这一次封赏规模太大,终于将京城任职的封赏宣读结束,足有七十余人,涉及三省六部九寺十六卫等军政各部。

  眼见陈叔达已经体力不支,然而张阿难依旧在一旁侍立,手捧着厚厚一卷诏书,高冲只得起身,毕竟陈叔达年过五旬。

  见高冲起身,陈叔达会意,躬身退后,高冲再次接力,这一次便是宣读非在京的官员任命。

  “灵州都督、永康县公李靖,进爵代国公,食实封五百户。

  并州都督、曹国公李世绩,改封英国公,食实封九百户。

  幽州都督、任国公刘弘基,改封夔国公,食实封一千户。

  右卫将军张亮,遥领怀州都督,进爵长平郡公,食实封四百户。

  ……”。

  等这些封疆大吏的任命宣读之后,下一封便是宗室。

  “宗正卿、赵郡王李孝恭,可礼部尚书,改封河间郡王,食实封一千三百户。

  灵州都督、任城王李道宗,可鸿胪寺卿,食实封一千三百户。

  左骁卫大将军、淮阳王李道玄,可扬州都督,食实封一千三百户。

  左武卫大将军、淮安王李神通,授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一千三百户。

  检校扬州都督、襄邑王李神符,可将作大匠,食实封一千三百户。

  ……”。

  这一次高冲便是真的声音嘶哑,不在京城的封疆大吏以及宗室功臣,共计百余人。

  今天天气晴朗,艳阳高照,但是架不住依旧是寒冬腊月,城楼之上,寒风凛冽,每次开口便是迎着干冷的风,时间一长,便只觉得喉咙好似刀割一般生疼。

  等宣读结束之后,礼乐大作,凛冽的寒风依旧压不住热情高涨的长安百姓,山呼之声,震天作响。

  高冲回到台前复命,李世民笑道:“攸之辛苦了,入座,赐温酒”。

  “谢陛下”,高冲态度恭谨的行礼拜谢。

  李世民微微一怔,再次捻须大笑。

  “诸公,今日特批休沐,回府稍歇半日”。

  李世民看向楼台上左右两列重臣,非常满意,这些全部是他的肱骨之臣,“今夜设宴千秋殿,与诸公同庆”。

  众臣闻言,纷纷拜谢。

  李世民明显非常高兴,再次说道:“今夜取消宵禁,君臣同庆”。

  话音刚落,高冲正准备拜谢,只见右侧出来一个须发斑白的老臣。

  “陛下,老臣有话说”,这人脸上布满皱纹,连眉毛都已经白了,但是身躯依旧挺直,声音极其硬朗。

  高冲看去,顿时提起兴趣,原来这人便是后人称为“太子杀手”的李纲。

  李纲,字文纪,跟高冲是同乡,渤海脩县人,渤海脩县也就高、封、李三家独大。

  李纲的祖父是北魏清河太守李元则,父亲是北周车骑大将军李制。

  李纲出仕及早,早在北周时,便凭借门荫,出任北周齐王宇文宪的参军。

  他今年已经七十九岁高龄,年近八十,乃是在座重臣里面年纪最大的,就在刚刚宣读的封赏诏书里面,李纲官拜太子詹事,辅佐新登储的小太子李承乾。

  值得一提的是李纲的两个儿子也有所成就,尤其是次子李立言,本是李建成的太子中舍人,但是李建成在长林门兵变后,李立言主动投案请罪,李世民既往不咎,在刚刚的封赏诏书里,李立言官拜礼部郎中,进爵脩县男。

  之所以称呼李纲是“太子杀手”,便是因为李纲先后辅佐隋唐三代太子,即隋文帝的太子杨勇、唐高祖的太子李建成、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历任太子冼马、太子舍人、太子詹事、太子少保、太子太师等要职,可以说他一辈子的仕途都在东宫,而且深受历代皇帝信任。

  李纲的性格极其刚正,崇尚高风亮节,颇有学识,但是不知为何,由他教导辅佐的三位太子全部废了,没有一个顺利的继承帝位,这真是造化弄人。

  原本轨迹上,贞观五年,李纲病逝,高寿八十五岁,好在他去世的时候李承乾还没有养废,不然对于这位一生刚正的老臣的打击着实有些大。

  见李纲出列,李世民不敢怠慢,连忙伸手延请道:“文纪公还请入座,有话但讲无妨”。

  七十九岁的老臣,无论哪朝哪代,皇帝都应该会表示尊重,这是华夏的传统美德,如此高寿,已经可以称之为人瑞,更何况李纲品行高洁,德高望重,朝野士林无不尊崇。

  面对李世民的尊重,李纲只是一本正经的摇摇头,“臣子岂可坐而进言,如此有失君臣之礼”。

  李世民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坚持,他可是知道这位老人有多执拗。

  “陛下,如今国事唯艰,京畿之地,天子脚下,粮价居高不下,难民与日俱增,这个时候,着实不宜取消宵禁,更不宜铺张设宴,一切从简即可”。

  李纲凛凛一躯,七十九岁高龄,毅然挺立在正中间,那单薄的身形,这一刻显得格外的高大。

  高冲心里顿时升起敬意,这就是忠耿刚直的大唐谏臣,高冲心里相信李纲绝无私心,因为他看见李纲眼中已经噙泪。

  七十九岁高龄的李纲看惯人间疾苦,饱经人世离乱,现在看到新皇即位,君民一心,国力蒸蒸日上,他心里绝对是振奋激昂,并且他也没有虚言,关中粮价激增,这真是高冲实打实亲眼所见。

  作为显贵的老臣,李纲可以看到居高不下的粮价,仅凭这一点,便是值得其他人敬佩,在场多少人出身名门,不知五谷,从不过问柴米油盐。

  李世民闻言顿时动容,脸色渐渐微红,当即毫不犹豫的下座,亲手扶起躬身的李纲。

  “文纪公忠耿谏言,一语将朕点醒”,李世民诚恳的说道。

  李纲见状,深感欣慰,对李世民再拜道:“陛下虚怀纳谏,心怀宽大,堪比尧舜之德”。

  这一局朴实的恭维,使得李世民心情更加畅快。

  李纲起到带头作用后,众臣再次拜倒山呼。

  等话音落下之后,李世民回到座位上,很是认真的反省道:“文纪公所言甚是,国事艰辛,实不该铺张,但今天这个日子,意义非凡,宵禁可依旧,但千秋殿设宴就不改了,此宴不走左藏库,由朕私帑支出,朕再传令尚食居,务必从简”。

  说到这里,李世民扫视着左右两列衮衮诸公,慨叹道:“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朕今日分等级排列功劳来进行封赏,或有不当之处,或有人心中不服,朕也想听听你们的心声,届时大可以各自申明已见”。

  听见李世民这样说,李纲也是无话可说,躬身一礼后便是退下。

  毕竟李世民是用自己的钱宴请功臣,没有用国库的钱,唐承隋制,天下财赋尽归左藏库,而皇帝私人的钱跟国库是彻底分开,互不干涉,没有牵连。

  直到天宝四年,唐玄宗任命王鉷为户口包役使,征剥财货,岁进钱百亿万缗,并设置大盈库,将非租庸收入全部纳入大盈库,以供天子私用,亦称内库,并以宦官掌管大盈库,自此天下之财尽为君主私藏,财政有司不得计其多少。

  如此一来,皆大欢喜,众臣再次欢喜相庆。

  只是高冲看得出来,李世民似乎兴致索然,刚刚李纲的一番话毫不遮掩的直击痛处。

  现在关中缺粮,难民越来越多,突厥即将逼近,如此困境,如何还能有心饮宴。

  见气氛有些低沉,高冲便是出列,先朝李世民深深一拜,再向李纲叉手一礼。

  “臣直君贤,国家幸甚”,高冲朗声说道:“如今虽是百废待兴,然幸逢圣主,君臣齐心勠力,定可建立无上功业”。

  听得高冲的话,高君雅嘴角一扯,不动声色的将头迈向一边。

  长孙房杜等人微微一顿,随后长孙无忌便是迅速附和,山呼称颂,其余臣公反应过来纷纷附和。

  李世民看一眼高冲,便是摆手道:“今日望朝便到此结束,有奏者自来甘露殿,余者各自回府休沐吧”,说罢便是率先下楼回宫。

  众臣再次拜谢,注目恭送。

  “还是攸之会说话”,待李世民下楼后,程知节上前一把搂住高冲笑道。

  高冲咧嘴一笑,毫不在意的笑道:“你直接说我阿谀奉承得了”。

  程知节瞠目结舌,继而朗声大笑,“走,先去英雄楼庆贺一下”。

  高冲兴然应允,二人当即呼朋唤友,同去英雄楼。

  “阿耶,子聪公,兄长,同去啊”,高冲走向父亲高君雅笑道:“恭喜房相公登阁拜相,同去啊”。

  见高冲和程知节二人如此跳脱,房玄龄摇头苦笑,“攸之,你们还真是……洒脱不拘啊”。

  刚刚在万人瞩目之中拜相封公,即便心性沉稳如房玄龄,此时心里依旧是激动亢奋,几乎不能自持,再看高冲、程知节、尉迟恭这几个人,完全没有心理负担,呼朋唤友的张罗着饮宴。

  “你们自去吧”,高君雅看了看陈叔达几人,负手笑道:“我们这老头子就不掺和了”。

  程知节等人乐得如此,当即三三两两的成群结队,直奔东市英雄楼。

  随着鼓声响起,望朝正式散朝,时间便已到午时,承天门外的观众已经陆续散去。

  望朝之上刚刚强调国事艰辛,一切从简,高冲等人自然也不好胡吃海喝,并没有山珍海味,二十余人,基本全是秦王府旧人,在英雄楼小聚一番便各自回府。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57.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57.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