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西南夷有变_大唐第一臣
笔趣阁 > 大唐第一臣 > 第578章 西南夷有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78章 西南夷有变

  …

  本来高冲让庞孝泰去招船工,只是随手而为,他也不指望在这里可以招到人手,只是没想到,听闻官府招收船工,这消息顿时石破天惊。

  仅仅一天时间,便是招收三百多合格的熟练船工。

  对此高冲也很是诧异,按道理来说,熟练船工无论在哪一家船队也都应该是极其珍贵,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失业。

  高冲当即召来一些人询问,然后结果令他大为震惊。

  船工们全部反应同一个情况,西南夷大乱,互相攻伐,沿海船队不能出海,黑心的船东不愿意平白养着嫩多人,便将他们全部驱逐。

  反正等通航之后,船东再来招收,还是可以招到大批的人。

  待船工走后,高冲立即修书两封,一封给高州都督冯盎,一封给交州都督李寿。

  信中内容全部一样,即询问中南半岛上诸国事宜。

  在这里,高冲特意将中南半岛的概念首次提出来,并加以释义,如此更加方便称呼。

  在此之前,并没有中南半岛这个称谓,对于中南半岛上的诸国,中原王朝多以西南夷称呼,这个称谓出自《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在现在就是特指中南半岛上的扶南、林邑、真腊等国。

  冯盎倒也罢了,其久居高州,近年来深受罗州谈氏袭扰,可能无暇顾及中南半岛上面的事,但是那交州都督李寿不应该不知道啊。

  说起这个李寿,那也是出身不凡的人物。

  这里需要注意,交州都督李寿可不是淮安郡王李寿。

  淮安郡王李寿,字神通,以字行世,世人多称之李神通。

  这个李寿,本名李安,字世寿,也是以字行世,世人多称之李世寿。

  李世民登基后,按照惯例,当然也是出于自觉,李世寿直接将表字改成寿,即姓李名安,字寿,以字行世,则称为李寿。

  之所以说李寿出身不凡,那是因为他是正宗的李唐宗室。

  大唐立国后不久,李渊追封列祖列宗,正式确认天下宗室四十一房,定始祖为李天赐,追赠陇西王,谥号懿,即陇西懿王。

  李天赐是唐太祖李虎之父,也就是李渊的曾祖父,后来在唐高宗咸亨五年,追赠李天赐为光皇帝,庙号懿祖。

  宗正寺认定,李唐宗室共计四十一房,其一曰定州刺史房、二曰南阳公房、三曰谯王房、四曰蔡王房……共计四十一房。

  现在这个交州都督李寿就是出自宗室第一房定州刺史房,因为定州刺史房的先祖是李天赐的幼子李乞豆,也就是唐太祖李虎的嫡亲弟弟。

  因为李乞豆在北魏官至定州刺史,所以这一房便称为定州刺史房。

  北魏定州刺史李乞豆生灵寿县公李贞,李贞生吉阳县公李济,李济生李寿,李渊称帝后,封李寿为遂安郡公。

  李乞豆是李虎的弟弟,李虎生唐世祖李昺,李昺生李渊,李渊生李世民,所以按照辈分来算,李寿便是李世民的从兄。

  实际上北魏定州刺史李乞豆这一房在大唐立国后并不显赫。

  李乞豆仅有一子李贞,李贞生三子,长子李慧在北周官拜卫州刺史,爵封开化郡公,次子便是李济,在前隋官至渭州刺史,爵封吉阳县公,幼子李泠爵封郇国公。

  从这里看来,和李渊同辈的这一代还算可以的,基本上官爵不低,也都有属于各自的功绩,然而下一辈就不怎么样了。

  李慧生四子,基本上全靠宗室身份加官进爵,长子李世都爵封济南郡公,次子李普定爵封西平郡公,三子李世武爵封北平郡公,幼子李世文早逝。

  而李济则仅有李世寿一子,也就是李寿这个独生子。

  目前看来,李寿的成就竟在定州刺史房里算是最大,官至交州都督,爵封遂安郡公,已是定州刺史房的话事之人。

  高冲对于这位宗室的印象并不深,这人的名头也远不如李道宗等人响亮,仅凭现在中南半岛的局势来看,李寿绝对不是什么贤能之人。

  中南半岛上面的“西南夷”乱成一锅粥,李寿作为交州都督,近在咫尺,竟然完全没有反应,这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猫腻,高冲很是好奇。

  这并非是高冲多管闲事,而是因为中南半岛上面的诸夷乱战,已经严重影响到沿海的海贸,现在之所以船队解散,无法出海,便是受到战争影响,这势必会影响到他的市舶司。

  不过现在即便高冲有意插手中南半岛,显然也是鞭长莫及。最能干涉这事的交州都督李寿选择装聋作哑,只能等将来稳固岭南后,再作打算。

  好在现在的官驿已基本完善,只要没有人为干预,传递消息还是不慢的,高冲在博白城等候圣旨的第三日,便是收到旨意。

  对于李世民的大手笔,高冲已是见怪不怪,只是将其他属官给惊到了。

  岭南经略使、广州大都督、冠军大将军,兼广州刺史、市舶使,燕国公。

  这诺大的名头全部属于眼前这位年轻人,仔细一想,高冲和圣人同龄,今年不过二十七岁啊。

  眼见李世民基本上按照他的请奏安排众人,高冲也是彻底放心。

  经过时间证明,宁纯绝对是忠心耿耿,他即便是抛弃宗族,他也不会反叛朝廷,这是他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而卢南年轻有干劲,热衷于功业,再有其父卢德用以身作则,其忠诚毋庸置疑。

  至于庞孝泰、莫仲文等人,除非朝廷势弱,不然他们也没有背弃朝廷的道理。

  本来先前心里隐隐有些担心,冒然索要宁氏三分之一的海船,宁纯或许心有不满,但是现在看来,李世民不吝封赏,直接让他接管宁长真的职务,升任钦州都督,想来宁纯也没有二话。

  只是高冲敏感的察觉到未来朝廷可能对于爵位将要严控了,不仅是因为先知先觉,更是出于朝廷近年来对爵位的控制。

  此次岭南大乱,宁道明反叛,攻打姜州,宁长真固境自守,并且遣人进驻越州,另有罗州谈氏进攻高州,最后事情平稳后,在这场纷争中竟然只诞生一个五品的开国县男的爵位。

  也就是南尹州都督府长史卢德用,平叛加安抚有功,爵封东罗县男,卢德用早在高冲招抚岭南时便积极投效,至今不过县男之爵。

  而这一次宁纯升任钦州都督,但并没有进封任何爵位,还有庞孝泰兄弟,一个刺史,一个统军,没有任何爵位在身。

  这种情况若是放在武德初年,宁纯身为都督,即当时的总管,少不得一个国公之爵,少说也是郡公。

  至于庞孝泰,一州之地,更是当地大酋长,那起码也是县公起步啊,当年宁长真伴随杨广北征高句丽,南伐林邑,最终爵封钦江县公。

  只是从武德末年开始,朝廷对于爵位的控制也越来越严了,到后期更是如此,对于爵位的控制更加严格。

  在原本轨迹上,薛仁贵大败九姓铁勒,赫赫威名,最终也只是平阳郡公,裴行俭威震北疆,最终爵封闻喜县公,高侃生擒突厥车鼻可汗,东征高句丽,最终爵封平原郡公。

  现在已经开始有这种势头,不过高冲已然是国公,在大唐政局稳定时期,他这个国公之爵,已经到顶了,除非……

  高冲摇头一笑,抛却杂念,直接安排田阳明等人收拾行囊,准备启程。

  这一次,新任番禺军府的统军庞孝节也将同行。

  不出意外的话,将来广州的军权在于庞孝节,市舶司的海贸在于田阳明。

  这两人一文一武,将是高冲在广州的臂膀,至于秘书处,依旧是那四位少年。

  庞孝泰率领一众属官恭送高冲车驾离境,水鸣军府的统军刘衍昌也在其中。

  看着高冲前呼后拥千余人浩浩荡荡前行,打出的旗号甚是骇人,经略使、大都督、大将军,刘衍昌心里也是七上八下。

  他其实和庞孝泰也是一类人,并无多少野心,对朝廷也没有反心,只是前提是朝廷势大。

  一旦出现宁长真那样威震岭南的人起兵造反,如庞孝泰、刘衍昌这等人,顾忌身家性命,一定是乖乖响应,绝不敢有“平叛”之心。

  刘衍昌也是听到宁道明兵败身死,他才敢领兵入城,杀害白州司马庞大纪。

  只是看到现在高冲如此威势,刘衍昌心中不禁犯起嘀咕,朝廷仅凭他这一封似是而非的举报信,真的会处理高冲和庞孝泰吗,这一点刘衍昌心里也是没谱。

  “倒老,经略使就这么走了?”庞孝泰身边的人一脸茫然,“那刘家……”。

  庞孝泰烦躁的摆摆手,“经略使既然未做安排,那一定是有他的用意”,转头看见另一边脸色阴晴不定的刘衍昌。

  庞孝泰心里再次泛起恨意,狠狠地瞪他一眼,终究还是转身离去。

  早在队伍出发之前,庞孝泰便已经叮嘱庞孝节,沿途多献殷勤多打听,看看经略使对刘家是怎么处理。

  庞孝泰现在心里也不慌,毕竟他这也算是在“朝中”有人了,只要庞孝节在高冲身边做事,那经略使没有道理不帮他庞家。

  反观刘衍昌,他心里惶惶不安的原因就是在庞孝节升官之后,那庞家二郎,往日不过一个小小的兵曹参军,现在竟是连升数级,摇身一变也成为军府的统军了,

  番禺军府属于上府,级别更在他这水鸣军府之上,这就使得刘衍昌开始坐卧不安。

  但是很快他这种不安就可以消失了,因为对岭南众臣封赏的圣旨发出的第二天,兵部就收到了来自水鸣军府的奏报。

  白州刺史庞孝泰附逆从贼?经略使高冲涉嫌勾连反贼,意图不轨……

  兵部尚书杜如晦看到这本奏报当场便是失笑,已经将奏报揣进怀里,径直前往甘露殿。

  杜如晦身为兵部尚书,对于岭南平叛的经过,可谓是一清二楚,庞孝泰及时醒悟,立有大功,圣人不仅没有惩戒,反而封一个轻车都尉的勋官,这就足以说明情况了。

  这位刘统军竟还不知死活的从这一点来攻讦庞孝泰,甚至牵连到高冲,难道他不知平叛细节?

  想到这里,杜如晦脚步一顿,拧眉沉思良久,然后摇头笑道:“好一个高攸之……”。

  “如晦,你在这里作甚?”。

  房玄龄正从甘露殿出来,便是看到杜如晦负手在宫墙之下若有所思。

  在原本轨迹上,杜如晦在贞观四年病逝,房玄龄在贞观二十二年病逝,也就是在杜如晦死后,房玄龄还活了十八年,但实际上房玄龄还比杜如晦年长六岁,杜如晦寿仅四十五,房玄龄寿有六十九。

  “玄龄兄”,杜如晦拱手一礼,他们二人私交甚笃,私底下向来以表字相称,“愚弟正要面见圣人,只是这有一个事有些摸不准,你来看看”。

  当即将房玄龄引到一边,从怀中掏出刘衍昌的奏报递给房玄龄。

  房玄龄看罢也是愕然失笑。

  “玄龄兄,你说这高攸之是什么意思?”杜如晦也不忌讳,直接问道。

  房玄龄扬了扬手中奏报捻须笑道:“你敢说高攸之不知吗?他绝对知道,但在先前的奏疏中对于刘衍昌只字不提,这明显就是坑人嘛”。

  “那依玄龄兄看来?”杜如晦直接问道。

  “刘衍昌?跳梁小丑罢了,既如此,便遂了高攸之的意吧”,房玄龄拍拍手中奏报,负手笑道:“那白州庞氏看来是时来运转咯”。

  杜如晦也是这个意思,当即点头笑着,“来,随我同去”。

  二人联袂而行,房玄龄迈步走着,负手看着天边晚霞,颇为感慨,“当年我在隰县草庐之时,从未想过今日啊”。

  杜如晦闻言失笑道:“这么说来,当年我赋闲家中,也没想过今日可与宰相同行啊”。

  二人相视大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片刻后,甘露殿中,李世民的表现就跟二人先前一样,将那奏报随手扔到一旁,没好气的说道:“这刘衍昌莫不是来惹人开心的吧”。

  杜如晦也是笑道:“那陛下觉得应该如何处理?刘衍昌污蔑上官,要不要臣从兵部下令斥责一番”。

  李世民慢条斯理的端起茶杯,有意无意的瞥他一眼,冷哼道:“若只是斥责一番,回头高攸之那厮指不定怎么跟朕喊屈,既然你也说是污蔑重臣,那岂能轻饶”。

  说完之后,李世民让张阿难寻来岭南相关的图册,对照查看良久,直言道:“这个水鸣军府存在已有百年了,只怕是从上到下已经姓刘了。

  传旨,裁撤水鸣军府,罢刘衍昌统军一职,兵部有司,在建宁择地另设军府,军府一应官吏,着兵部铨选,中书即刻颁行”。

  房杜二人对视一眼,纷纷应诺。

  那刘衍昌算是彻底栽了,这完全是自寻死路啊,双方完全不是一个量级,高冲什么事也没有,回头皇帝还得安抚一下,刘衍昌可就亏大了,不仅罢官去职,连水鸣刘氏掌控百年的军府也将裁撤。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57.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57.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