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父子夜话_郑王天下
笔趣阁 > 郑王天下 > 第三百零七章 父子夜话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零七章 父子夜话

  群臣避退,堂中只剩下郑庄公和郑忽二人。

  郑庄公凝视着郑忽,久久无。

  原本之所以离国,为的是郑忽的婚事,他根本未料到婚事之后会再与宋蔡等国国君会于曲阜。

  这是第一个失误。

  与齐侯盟会后,齐侯提议前往曲阜,这个面子是一定要给的,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鲁国竟然敢往死里得罪郑国,天子和宋蔡竟然连一点颜面也不给齐国留。

  这是第二个失误。

  要知道,齐侯作为调和的中间人,郑庄公也好,宋公、蔡侯也罢,多多少少是要给齐侯一些颜面的。

  这是最基本的尊重。

  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更何况是调解两国关系的中间人。

  经过此事,齐与宋蔡必然会成为死敌。

  这是毋庸置疑的。

  从宋蔡发兵围郑国馆舍开始,这个仇就已经结下了。

  因为这是**裸的打齐侯的脸。

  第三个失误则是,从一开始,郑庄公就寄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将此事解决,甚至将蔡地归还也在所不惜。

  这是由于郑国的北进方略所决定的。

  但问题的症结在于,宋蔡以及天子从一开始所关注的焦点就不在土地之上。

  这是谁为没有料到的。

  若是早知道他们的目的根本不是土地,而是为了驱逐郑忽,郑庄公怎么可能会来曲阜一会。

  “儿不孝,累及父君,还望父君恕罪!”郑忽率先打破了沉默,不过语之中却有些哽咽。

  没办法,一想到自己马上就要离开郑国,郑忽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

  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他已经接受了自己是一个郑人,是郑庄公之子,是郑国世子的事实。

  期间或许有一些波折、磨难,但他对郑国、对郑庄公、对那些支持帮助他的人、对长葛的民众都是怀有感情的。

  郑国,是他在这个时代得以生存乃至搅动风云的倚仗。

  而郑庄公,则是为他遮风挡雨的大树。

  现在,他逼不得已必须离开,离开他的倚仗,离开为他遮风挡雨的大树。

  郑忽心中有不舍,亦有迷茫,更有恐惧。

  离开了郑国,天下虽大,何处才是他的立身之地。

  郑庄公听出了郑忽的哽咽之声,心中亦是悲痛不已。

  这个昔日在他膝下承欢的爱子,在他和群臣以至郑国受到危难之时,义无反顾的挺身而出。

  就这一点来说,他是欣慰的,因为宗庙和社稷需要的就是这种遇大事而不退,勇于担当的继承人。

  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至少在短时间内,他的这个爱子,郑国的法定继承人是无法回到郑国了。

  “吾儿毋忧,蔡侯背盟,今天子、宋、蔡、鲁强逼于我,一旦出曲阜,我即背盟,背盟者岂我一家哉?”

  这话真不是郑庄公安慰郑忽的,而是他真准备按照高渠弥的建议来了。

  一旦脱险,无论如何他都不准备让郑忽流落他乡。

  郑忽听到这话,确实心中一暖,但现在的他已经冷静下来了。

  事实也确如郑庄公所说,一旦脱险,盟约这玩意就成了厕纸一张,屁用没有。

  反正只要安全的离开曲阜,郑齐两国绝对是要联合起来向这几国开战的。

  这事是必然的。

  届时,背不背盟也无甚大碍!

  不过,话虽如此,但还是存在些问题的。

  首先,不要看此次曲阜之会,出现了劫盟强逼事件,就以为各国诸侯都不讲信用,视盟约为一纸空文。

  事实上,此次之所以会出这摊子事,完全是蔡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虢公当初对这于这件事,是明确表示过反对的,后来看郑国实在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这才默许的。

  而就拿蔡侯来说,郑国上下都是说他背盟,其实人家压根就没背盟。

  不然的话,邓和召陵两邑现在还能稳稳的握在郑国手中吗?

  若是蔡侯真有背盟之举,人家早就发兵将两邑给收回来了。

  蔡侯的上窜下跳,只是因为对郑国强逼他立盟约不满。

  最初只是想要修改盟约,将失去的土地要回来,顺便再给郑国一点教训,以报郑国君臣的羞辱之仇。

  后来,虢公和宋公的入局,尤其是虢公的入局,使得他要回土地的愿望落空。

  毕竟两个都是大哥,他这个小弟实在没什么话语权。

  既然土地是没指望了,郑国又迟迟不愿答应他们的条件,蔡侯岂能甘心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才有了兵围郑国馆舍的一幕。

  简单来说,蔡侯这是为报当初被羞辱的仇怨,是泄愤之举。

  两国关系本来就不怎么好,蔡侯根本就不怕往死里得罪郑国。

  即便不兵围郑国馆舍,逼其就范,也少不了一战,强逼之后,也是一战。

  两相比较,蔡侯岂会不知道怎么选。

  所以来说,在盟约这个问题上,人家蔡侯从始至终都是遵守的。

  蔡侯尚且如此,更逞论他国。

  郑国不遵守盟约确实可行,但郑国在国际上的威信就要深受打击了。

  列国中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不遵守盟约的国家玩的。

  至少在此时是这样的。

  即便到战国时期,凡是有志于天下的列国诸侯,都注意维护自己国家的信誉。

  郑国若欲称霸,以至于并天下,在此时来说,信誉一定是要有的。

  不然,没人会买账,像齐桓公想背曹沫之盟,管仲尚且劝其不可,更何况此时的郑国。

  除非有一天,郑国能像战国后期的秦国一样强,我背盟,你无如之何?列国亦不敢声援。

  这才有背盟的资本。

  除此之外,还是别轻易消费自己的国家信誉,这对郑国的称霸大业不利。

  其次,就是一旦背盟,天子必将收回彤弓。

  彤弓是郑国争霸的关键所在,名正才能顺嘛。

  虽说,天子赐郑国的彤弓更像是一种纯粹的褒扬。

  大致相当于后世大学里搞的什么荣誉教授之类的头衔。

  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赐彤弓之后,天子会为得彤弓的诸侯划定势力范围。

  像齐国的范围是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

  晋国的范围是汾水流域。

  郑国的范围是没有。

  这也是当初郑庄公说什么都不愿意去成周感谢天子的原因。

  彤弓让郑国一跃而成为大国不假,但又有点名不副实。

  郑庄公对此能不反感吗?

  而在郑忽眼中,没有范围就是最大的范围。

  所以,郑忽说什么也不愿让天子再把彤弓收回去。

  别小看这一柄没有划定势力范围的彤弓,这才是未来郑国真正的霸王之资。

  也真是因为上述这两个原因,冷静下来的郑忽才不愿让郑庄公背盟。

  一来郑国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公然践踏社会价值的地步,二来,一旦背盟,还不容易经营出来的有利局面必然付之东流。

  一旦郑国出问题了,身为郑国世子,未来郑国继承人的郑忽又怎么会好受。

  离开郑国,凭借着他的先知先觉,他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不离开郑国,郑国这个国家就要出大问题。

  这个选择题,郑忽已经没得选了。

  ……郑王天下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57.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57.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