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第 82 章_我力能扛鼎
笔趣阁 > 我力能扛鼎 > 第82章 第 82 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2章 第 82 章

  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买竹帘画的不光是路人,西市上也有十几个铺家买了,买回去立马换下旧门帘,把新竹帘挂起来了。

  唐荼荼分辨了一番,没能辨认出是不是华家的铺子。她问华琼。

  华琼挑眉“我哪有那闲工夫,挨门挨户地求着人家买你的东西你老娘看着像大善人么”

  唐荼荼又回头望望刘大。

  身为华琼身边的健仆,刘大这张脸在西市上很有辨识度,难不成是因为他站在摊位旁叫铺家的掌柜以为是华家支的摊,才过来你一幅我一幅地给她扫了尾货

  刘大只是笑道“姑娘别多想,是你进的货品好,这竹帘画确实物有所值。”

  倒也是,唐荼荼安心收了摊。

  干了两天倒买倒卖的生意,刨去各种吃喝开销,净赚三两。唐荼荼打开褡裢,对着连包底儿都没铺平的一把碎银子无语凝噎。

  三两不少,够她半个月的吃喝了,但唐荼荼一对比自己七百两的进货银,这点钱实在不值一提了。

  好赖是没亏本,全靠娘亲点拨。

  经此一事,唐荼荼不敢乱进货了,拿着七百零三两又回了南市,小心谨慎地往出花。

  自十五京商集会始,已经过去三天了,还剩两天,街上人不那么多了,客商的货还是足的,补货都是大手笔,好几车一齐往市上拉。

  唐荼荼大约明白了跑商的好处,小商小贩生意再好,也是小买卖,跑商却不一样。跑商是大量进货,大量出货,虽然山遥路远,但路上的人力和时间成本都能被最后的出货抹平,一变现,资产就能翻几倍十几倍。

  她从刘大那儿得知,二舅的商帮不是装满货出门的,出门时只背七成货,剩下三成的马背和大车是空着的,留着路上经过晋豫皖、看到新奇东西时再一点点添补,带去南边看看好不好卖。

  这就掌握了行情,依此再决定明年进什么货。

  是以,唐荼荼捡着稀罕的北货少量多样地买,京城的堆绫补花和茶汤面、河北的皮影、蒙古客商的驼刀,都买了一圈。

  她比对着市场上手推车的大小,按能装满两车的量买的,

  华琼只瞧一眼就皱了眉。

  “这点东西,哪里能装得下两车半车都装不满。你二舅这回去江南,一路走的都是官道,山平路坦,用的都是大箱车,两匹马才拉得动,一辆车不比一口棺材装得少。”

  华琼百无禁忌,举例也举得让人瞠目结舌,唐荼荼想了想一口棺材多大,自个儿发起愁来。

  堆绫、茶汤面、皮影、驼刀,都不占什么地方,唐荼荼本着分散风险的想法,这个买五十个,那个买五十个,怕哪样卖不出去,鸡蛋不敢往一个篮子里放。

  买着买着,唐荼荼自己也觉得不成气候,被华琼这么干脆地下了结论,她才确信自己这样进货是真的有问题,只好在南市上来回溜达。

  天热,走一会儿就渴得嗓子冒烟,唐荼荼带着刘大刘二,坐遍了南市上的每一个茶摊。

  这趟刚坐下,要的冰糖双雪水还没送上来,一个高个男人大步走过来,停在了她桌前。

  高个儿,瘦麻杆儿,穿一身体面的直裰,露出一张不常在太阳底下行走的、白到发光的脸,笑盈盈探过脑袋来。

  “掌柜的说姑娘在南市上散财呢,睁着俩窟窿眼什么也认不得,两天散出去三百两银子,叫我过来盯着点。”

  唐荼荼惊喜“九两哥”

  傅九两哎一声,应了这声哥,端起一碗双雪水来喝了。

  这“双雪水”名儿起得雅致,其实就是冰糖雪梨银耳汤,炖好了加点冰,店家舍不得放糖,甜味寡淡,解暑却正好。

  他和唐荼荼一样节俭,连碗底的梨片都不放过,吸溜着吃了。

  唐荼荼还记得他在画舫上拿一千五百两收闷包的豪迈,见状,不免多看了两眼。

  她惆怅地问“九两哥,我是不是太小家子气了”

  “恩二姑娘怎的这么说”傅九两侧头。

  唐荼荼道“像你们这样做大生意的,一张嘴几千两就出去了,是不是看不上我这三瓜俩枣的空拿着七百两的进货银,还是叫我买了一堆杂货,我这也不敢买,那也拿不准的,越买越胆小,实在没魄力啊。”

  “三瓜俩枣怎么了”

  傅九两笑道

  “姑娘忘了我名字怎么来的了我叫九两,我做了六年的学徒,攒下九两银子,最穷的时候,恨不得一个子儿掰成两半花魄力手头没钱、没本事、没眼光,讲什么魄力”

  唐荼荼心里叹口气,没钱,没本事,没眼光,说的是她没错了。

  傅九两忽问“姑娘知道西市上,为什么那么多鸡零狗碎的杂货铺子么”

  他自问自答“因为卖杂货不用动脑子,鸡零狗碎的进点货,卖出哪样算哪样,赚不了大钱,也亏不了大钱,特别小家子气,是吧可这就是最实在的商人。”

  “一户普通人家,半辈子攒上二百两的家底,敢拿出一半来开个铺面的,就已经是天大的勇气了;敢掏空全部家当、瞅准一个买卖狠狠往下砸的,都是拿着全家老小的钱在豪赌,要么倾家荡产了,要么”

  他指指东边“在东市风光起来了,铺面大得能敞开五道门不说京城,天底下,有多少商人有这样的魄力”

  “小心谨慎些不是错,二姑娘什么也没见过、什么都不懂,要是一上来就大手大脚、眼也不眨地花钱瞎扑腾,反倒叫我膈应得慌。左右你才多大,慢慢学呗。”

  唐荼荼乍听,觉得这话有点阴阳怪气,一细想,又得到了些奇妙的安慰。

  休息片刻,傅九两领着她在南市上逛。

  他比华琼会带孩子华琼是心里门儿清,却什么都不说,只笑着看荼荼走错路,看她沿着错路走到头,撞了南墙,再出声点拨她两句。

  唐荼荼毫不怀疑,就算娘看出自己进的货有什么不对,也会笑眯眯地任由舅舅把她的货拉去南边,卖不出去,廉售贱卖了,等年底舅舅回来的时候,娘再告诉她“哎呀荼荼你这不对,应该如何如何”。

  试错成本太大了,这是教小孩的教法,行是行,但效率太慢。唐荼荼年纪在那儿摆着,她不缺悟性,很多事情都是一点就透。

  自己最缺的是信息在南市逛了三天半,唐荼荼才意识到这一点。

  她没去过南边,不清楚南边缺什么,什么东西产自哪里、成本几何、运输条件全不知道,什么

  样的商人会骗人,唐荼荼也瞧不出她需要恶补很多知识。

  而刘大刘二虽然总是跟着她,却和当家的一脉相承,全是“笑而不语”的套路。

  唐荼荼心里没底,总是惴惴不安的。

  傅九两噗地笑出来“你跟着他俩学刘大刘二打小儿摸着钱长大的,人家那是钱堆里炼出来的火眼金睛,不论什么东西瞅一眼,就知道能不能赚着钱跟咱们这穷出身的不一样。”

  这“咱们”,听得唐荼荼一时哭笑不得爹爹好歹是个小官,到他嘴里,自己竟也成“穷出身”了。

  可更叫她愕然的是“刘大刘二家里很有钱”

  她跟刘大刘二相处过好几回了,只觉得这对兄弟不太像奴才,伺候人就不说了,连奉承主子、说两句客气话也是不会的。性格特洒脱,在华琼跟前也一点不拘谨。

  傅九两“那可不,刘家以前也是西市上的大户。”

  唐荼荼“那他们怎么来替我娘做事了”

  傅九两道“抄家了。四五年前的案子了,那年刘家家主杀了几个宫市采办,后又藏匿尸首、瞒而不报,惊动了大理寺查案,最后满门编入奴籍,家业就散了。”

  所谓“宫市采办”,是负责宫廷采买的宦官,这些宦官拿着采办使钱到了市场上,往往会欺上瞒下,对上边高高报账,对商户狠狠压价,抠出来的银子富了自己腰包。这些宦官态度又趾高气昂,常常会与商户起冲突。

  唐荼荼心忖要只是起了冲突还好说,刘家竟是杀人藏尸,难怪被抄家了。

  而犯了事沦为罪民的,都是要发配做苦役的,偌大的京城,多的是需要修的路桥、需要垦的荒田。

  唐荼荼愣愣地想娘竟然是把这样的人收为己用了么

  她心里一动,又问“那叶三峰叶先生,九两哥你认得么”

  “叶家啊,叶家就惨了,跟正德二十八年的塞王谋逆案沾了点边,判了个满门抄斩,没活下来几个,活下来的都是有人作保的。”

  满门抄斩唐荼荼直听得头皮发麻。

  傅九两年纪轻,今年才二十有三,事发那年,还只是古

  玩市场上一个被师傅磋磨的苦命孩子,他提起谋逆大案来,有种事不关己的冷漠。

  他讲得漫不经心,唐荼荼却全记进心里了,心说娘身边怎么招揽了一群获罪的罪民刘大刘二、叶先生,再加上傅九两这个早年爹娘就全死在洪水里的小哥,全是孤苦无依的苦命人。

  大街上不好细问,可她眼神闪烁,傅九两人精,只消一眼就知道她在想什么。

  “掌柜的贼着呢,华家可不止我们这几个,多的是我们这样茕茕孑立的孤寡人,商队里头也有不少罪奴身份的年轻汉子。大伙都只盼着有个安稳的地方收留,上边有个屋檐遮风挡雨,将就算是有个家罢。”

  傅九两长呼口气“嗐,当个孙子拼命给掌柜的挣钱罢。”

  唐荼荼默默瞅他一眼,虽然瞧傅九两还是一脸清闲的笑,她却不敢说话了,因为一时分不清她娘买这一群罪民,到底是因为发了善心,还是什么选人用人的学问。

  好在傅九两也岔开了话“姑娘赶紧挑货,再不挑,集市都要收摊了。”

  唐荼荼抬脚上前,又从城头开始把商货都看了一遍。

  她年纪小,一看就是个孩子,摊位掌柜都逮着傅九两说。

  客商来自天南海北,口音杂,官话讲得不通,唐荼荼连蒙带猜能明白个大概,傅九两竟似每一个字都能听懂似的,还时不时操着方言对答一番。

  他见什么都夸“好”,跟掌柜的问一通“这东西是什么、产自哪儿、好在哪儿、怎么卖”

  问上许多,等掌柜的一五一十说了,傅九两就赞美一番,夸完“好”他也不买,带着荼荼就去下一家。

  奇怪的是,一群掌柜费一番口舌,也都不生气,乐颠颠地目送他们远去,要是卖零散吃食的,多数还要给他装上一包,叫带回去尝尝味儿。

  什么核桃、山枣、黑木耳,锅巴、兰笋、六神丸唐荼荼一文钱没掏,收了一兜子东西,身后几个仆役两只手都占满了。

  她都惊呆了“为什么白给咱们啊”

  傅九两就笑“我看着像豪商家的大少爷呗,一看就是大主顾。”

  身后的仆役眼力都比唐荼荼好,笑道“傅少爷,您这一身行头,一千两下不来啊。”

  唐荼荼听他们几人说笑,这才知道根由。傅九两小时候穷怕了,长大后染上了露财的毛病,他初时爱玩金银,恨不得一身披金戴银。

  现在雅致了,爱玩玉了,一出门,必是一身美玉上身,玉冠、玉佩、玉带钩、缀着玉珠的香囊、玉骨扇,连鞋面上都要缀颗大珠子。他靠着自己卓越的艺术鉴赏能力,硬是把这一身奢贵,穿出了相得益彰的美感来。

  很快,唐荼荼觉出了九两哥的好处。

  她每挑定一样东西,傅九两都会仔细跟她说说这东西好与不好,卖点在哪,缺点在哪,信息给到位了,再留给唐荼荼自己决断。

  海量的信息哗啦啦地往唐荼荼耳朵里灌,和“你自己想,你说了算”的华琼比起来,简直太感人了。

  傅九两“这沁州黄米选得好,是咱们四大名米之一,也是山西的特产。晋商以盐发家,但能走出去的特产不多,黄米来了北方卖得不错,去了南方却往往要滞销因为江浙一带多的是粥米,不差这一样小米,且南地爱喝软和粥,小米口感粗粝涩嗓,南方人不爱喝的。”

  唐荼荼“噢”

  傅九两“这岷县当归啊,二姑娘选得也好。当归补血活络,尤以岷县最道地。但药材是大桩生意,甘肃的药材货通天下,姑娘只进一样当归,怎么比得过人家本地过去的药材商”

  唐荼荼“哇”

  她所生活的年代,已经没有“产地”和“药材道地”的概念了,只有“培育高产新品种、提升深加工能力”这一个概念。各省的城市基地自给自足,种出来什么就吃什么,与外省之间几乎没有粮食作物的流通。

  因为珍贵的物流通道,要留给稀缺资源,不会浪费在“用我们这里好吃的小米,换你们那里好吃的玉米”上。

  且中华上下几千年,粮食作物换了许多轮,很多她知名知姓的作物,也与后世的培育品种长得不大一样。

  眼下,唐荼荼总算体会到了海绵一样疯狂汲取知识的快乐,她认准以后要跟着九两

  哥了。

  等唐荼荼停到一家花椒摊时,问“花椒呢两浙有花椒吗”之时,傅九两怔了怔。

  他愣愣道“两浙大约是没有花椒,花椒多产自陕西、四川、甘肃,山西与河南也有,两浙有么”

  刘大刘二是随商队去过南方的,望着天想了想,纷纷摇头,还真没

  刘大“花椒树不耐涝,连着半月的降水就死透了,两浙种不住的。”

  唐荼荼“但是花椒能驱寒祛湿啊,两浙不是特别潮么冬天还特别冷他们那儿人不吃热锅子么椒麻鸡辣子鸡丁水煮肉片”

  刘大刘二、傅九两一齐齐傻住了。

  作为八大菜系之二,苏菜、浙菜都以清鲜平和、原汁原味见长,没听过有麻辣菜。他们几个人个个吃遍美食,平时吃着苏菜浙菜只觉得鲜美适口,从没往深里想过。

  难道苏菜、浙菜口味寡淡清甜,是因为苏浙不产花椒、辣椒,做不出麻辣口的菜来

  唐荼荼脑子慢,还不知道自己发现了大商机,可瞧他们三个的表情,她知道花椒有门儿了,指着货摊,头回财大气粗了一回。

  “掌柜我买花椒,有多少要多少”

  作者有话要说傅九两,上回出现在4042章,那个在一条画舫上鉴宝的小哥哥。

  看到有崽崽们问为啥荼荼这么菜,还一定要经商。

  两点考虑哈。一是剧情需要,下一卷荼荼需要很大一笔钱救她爹,再下一卷需要很大一笔钱帮二皇子,还需要很大一笔钱解华家一个危局,最后一卷需要很大很大很大一笔钱从零开始造一座城,但二皇子没什么钱

  第二点是人设需要,五个小伙伴的技能占了二皇子所说的四个正统,军战术、军事人才等等、粮、大国重器先进的火器和路桥基建工程等等,匠人营国是说城市规划,只要再加一个商业,社会发展的几个物质要素就全了。中期以后应该会涉及到商法税法改革,还有下府、都司和边关的发展等等,最后回到现代,去矫正那个畸形的城市基地。

  荼荼的城市规划能力在京城没什么施展之地,同时她必须得补

  足这个商,把华琼的唯资本论、和她自己在基地公社化体制下培养出的这么一个脑袋结合起来,就是符合国情的市场经济了。

  所以菜鸡也得努力赚钱,反正咱们文长,慢慢写嘛,荼荼迟早会变成巨贾的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57.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57.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